封面新闻记者 杨鑫
你知道中国一年有多少人在使用医保异地就医结算吗?国家医保局数据显示,在2024年,答案是“2.38亿人次”。如此庞大的数量,结算平台运行情况如何?答案是“基本平稳”。这背后,和一家四川企业的默默努力密不可分。
作为国家医保信息平台的核心业务系统和跨省异地就医结算平台开发商,四川久远银海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久远银海”)连续多年荣获“中国软件产业十强创新软件企业”。而其在医疗医保、数字政务、智慧城市等领域提供的民生领域软件产品和服务,更是覆盖了中国7亿人口,市场覆盖29个省份、240+个城市,以及16万家医药机构。
近期,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启动了“新格局·新动能·新未来”——致敬2024四川经济影响力人物大型采访活动。从“四川用”到“全国7亿人用”,创立33年来,身具国防科研背景的久远银海如何在“科技服务民生”的道路上越走越宽?4月10日,该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长、总裁连春华接受了封面新闻记者专访。

谈个人:
从程序员到管理者,一个技术派的“必然”转身
1990年,16岁的连春华考入兰州大学数学基地班,后又保研本校软件专业,1997年带着全校“优秀毕业研究生”的荣誉进入软件行业。从程序员到上市公司技术副总裁的7年时间,他完成了技术经验的积累和管理能力的沉淀。
2004年7月,他加入久远银海,从一线业务拓展起步,开启了在如今掌舵的这家公司的奋斗岁月。21年来,他的职业生涯,恰与久远银海的发展轨迹深度交织。2009年8月,他晋升为公司副总经理,主管公司销售工作;2015年1月,出任公司总经理;同年底,公司成功在深圳中小板上市;2017年底至今,担任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长、总裁。“成功没有偶然,只有必然。不管是做技术,还是做营销、做管理,我都会竭尽全力去做最好的自己。”连春华说,正是这样的心气和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支撑了他每次的关键转型。
在连春华看来,企业的掌舵人必须时刻保持和提高三种能力:社会需求的洞察力、技术发展趋势的敏锐度,以及企业治理的架构力。这些能力都离不开“终身学习”。他的体会是一定要有目的性地读书学习,并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地涉猎、研究相关内容。
技术出身的背景,也让连春华在企业管理中始终保持着对创新的敏锐。“银海构件化集成平台软件V3.0”(Ta+3平台)荣获《2009中国十大创新软件产品》并用作多部委行业应用技术底座;2024年,“银海闻语大模型”通过国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和安全双备案,近期还亮相于四川省人工智能产业链产品发布会,入选四川省“人工智能产业”企业名单。“这些技术创新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连春华表示,久远银海目前4000余人的团队中,超过85%都是技术员工。这些技术人才是公司的宝贵财富,是企业可持续发展和保持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银海闻语大模型亮相四川省人工智能产业链产品发布会,受访者供图
不过公司到了一定规模后,如何避免“大企业病”呢?这也是连春华始终在思考的问题。2021年,连春华在秉承“两弹一星”精神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管理学者著作等内容,编写了《久远银海基本法》,作为公司发展理念和管理的准则。“我们希望企业发展和个人成长能相互成就。”他说。
谈企业:
从国防科研到久远银海,科技与民生的一场“双向奔赴”
久远银海是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独资设立的四川久远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久远集团”)控股的国有上市企业,企业是“院所基因+民生场景”结出的硕果。这对科技型企业服务国家战略有何启示?
连春华认为,科研院所专注前沿技术研究,企业则主要面向用户进行技术成果应用和转化,实现技术赋能与科研价值转化。久远银海以解决实际民生问题为导向,将前沿技术与智慧民生场景结合。双方通过创新课题联合研究及关键技术联合攻关、科技创新等方式进行成果转化。
“长期以来,作为久远银海的控股股东久远集团对久远银海的经营一直保持支持、信任、包容的态度,对企业治理体系建设和激励机制充分支持,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无论波峰波谷都给予充分信任,“两弹”精神已深度融入企业文化基因,在传承中激发内生动力。如果没有股东的大力支持,企业很难发展到今天。”连春华由衷地表示。
具体到业务战略方向,久远银海创立33年来,一直聚焦在民生信息化领域,始终坚持把民生保障服务质量放在首位。不仅承建了人社部、国家医保局、民政部等多个部委的信息平台,也承担了四川省内多个重大平台的建设运维工作。例如四川省医保、省社保、省就业信息平台,及四川省惠民惠农补贴一卡通阳光审批监管平台。
据久远银海提供的数据显示,拿四川省医保信息平台来说,该平台为全省 8100 多万参保人员提供了便捷安全的医保服务,已支撑了全省联网定点医药机构超过 5.6万家,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参保人员享受待遇分别达到年1亿人次规模,同时享受购药达到年2亿人次。2024年以来,已成功助力“医保钱包”个账共济、“一人一档”、医保“高效办成一件事”、药品追溯码“依码支付”等医保政策在省平台落地实施。
四川省社保信息平台取得的成效也较为显著,该系统为全省近340个社保经办机构,1.2万余个基层服务网点和委托承办机构提供高效、稳定的社会保险经办信息化支撑。服务于全省6500余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2300余万定期待遇领取人员,线上线下业务日均办理量40余万笔。
还有曾获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央视、人民日报关注和报道的四川省惠民惠农补贴一卡通阳光审批监管平台,利用社保卡一张卡片落地落实党的惠民惠农好政策,改变过去“群众多头跑、资金多头发”乱象。仅在去年,平台就支撑了全省惠民惠农财政补贴享受对象近3000万人,纳入补贴项目1000余项,已累计发放资金600多亿元。
连春华表示,久远银海以“科技服务民生”为企业使命,在项目建设和服务过程中讲政治、重服务、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不计较一时的利益得失,专注提供高质量产品和服务。公司将持续服务“健康中国”和“数字中国”国家战略。
谈行业:
建议打造软件总部经济,期待成都“六小龙”诞生
软件产业是四川优势产业,成都是全国首批综合型中国软件名城,作为成都市软件产业专家库特聘专家,连春华对成都发展软件产业也有一些期待和建议。
他表示,成都是久远银海发展的研发基地,有包括四川省人社厅、省医保局、省卫健委,成都市人社局、市医保局等在内的很多本地用户,在公司行业能力提升、创新应用示范等方面,为久远银海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机会,是公司产品研发和创新的基地型长期客户,是帮助久远银海打造“四川用”到“全国用”产品名片的有力支撑,企业对此心怀感激。

久远银海2024年荣获四川省总部企业等部分资质展示,受访者供图
而成都作为中国西部重要的软件产业基地,他希望成都借助良好的营商环境和产业优势,继续扶持成都软件本土企业做大做强,打造总部经济,鼓励和支持数据要素、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应用创新和落地示范,让更多“成都造”软件产品能“成都用,全国用,全球用”。
“相信作为软件名城的成都,必定也能成为AI创新之都、AI应用深度渗透的知名城市。期待成都本土软件企业创造出颠覆性的产品和场景,诞生出属于成都的‘六小龙’,跑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领军企业。”连春华说。
相关文章:
太原煤炭交易中心注册交易商破三万04-19
开车接打电话罚款100元记3分!成都交警出招治理“龟速车”04-18
成都彩虹集团:让“蓉品”从成都走到海外家庭丨破浪者说04-18
专业采购商比第四届增长超10%,盘点第五届消博会亮点04-18
“文化+消费+赛事” 朝阳小关街道首届好“市”活动举办04-18
紫阳:电力护航春茶生产04-18
凝心聚力谱新篇!花都区赤坭镇人大十八届八次会议召开04-17
成都新增三个国际友好合作关系城市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