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李稻葵:耐心资本培育企业,要懂得“坐十年冷板凳”
日前,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平行论坛“全球独角兽企业大会”上,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接受大众新闻记者采访,围绕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下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消费引擎地位升级、地方债与房地产破局等关键问题展开深度解析。
专家档案:李稻葵,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曾多次受邀参加国务院总理主持的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 李稻葵
谈耐心资本:培育企业要有坐十年冷板凳的思想准备
针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对独角兽企业的影响,李稻葵直言,企业需做好“长期战”准备。“过去国际上市机制畅通,独角兽企业融资周期短,但当前形势严峻,未来挑战可能更大。”他强调,企业及投资者均需调整心态,坚定对中国市场基础逻辑的信心,同时以耐心等待机遇。他以人工智能企业DeepSeek为例,指出“不急于上市、保持资金从容”正是耐心资本的典型实践。
对于“耐心资本如何助力新质生产力”,李稻葵提出两个关键维度:一是资本需向合作伙伴阐明科技革命的长期性,“短期跟风难有本质突破”;二是引导企业接受“坐十年冷板凳”,通过厚积薄发实现技术跃升。他特别强调,资本方需建立容错机制,避免因短期压力放弃有潜力的长期项目。
谈人工智能:现阶段技术易于实现,未来技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李稻葵将AI进化划分为纯认知突破与行动革命两大阶段,并指出当前处于“霍金式”技术突破期,而具备人类表情温度的机器人研发仍面临巨大技术鸿沟。
当前人类正见证“纯知识认知型技术突破”,这一阶段的人工智能可类比为“瘫痪的霍金”——虽无行动能力,但通过《时间简史》级别的思维创新展现超凡认知水平。算法、算力、数据的三元驱动,使AI在知识处理、逻辑推理等纯认知领域快速超越人类极限。“现阶段技术相对易于实现,全球科技企业已在此赛道形成突破性进展。”李稻葵说。
下一阶段将迎来“行动-认知-知识”三位一体的硬核突破,实现硬件与软件的深度交融。尽管现场展示的跳舞、踢足球机器人已展现初级行动能力,但李稻葵强调真正革命性的人形机器人需具备两大核心特质,拟人化表情系统和仿生皮肤感知。
基于技术演进规律,李稻葵表示,“要让机器人能拥有人一样的皮肤。比如机器人和人握手,要能敏锐感知柔韧度、温湿度等物理特征,感受个性和心理变化等,这很难。”
(大众新闻记者 董婉婉 郭由 经纬工作室出品)
相关文章:
【“羚”跑新赛道】④ 旭华智能:技术破局 赋能城市安全04-18
专业采购商比第四届增长超10%,盘点第五届消博会亮点04-18
“文化+消费+赛事” 朝阳小关街道首届好“市”活动举办04-18
紫阳:电力护航春茶生产04-18
顶级电竞显示器买哪款?AGON AG276UZD新品来袭04-17
英媒:过去欧洲汽车产业怕中国“窃取”技术,现在是中国防着欧洲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