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感十足的实验室、书院制人文社区、国际化课程体系……近日,在深圳福田教育版图上,一所出生便自带“深港基因”的公办学校正以独特的育人模式引发关注。它就是位于福田区梅东三路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附属明德高级中学(下称“明德高中”)。
作为一所新兴而充满活力的“未来学府”,明德高中究竟有何创新魅力?带着好奇心,记者深入校园,对话党委书记、校长鲁江,执行校长王骋,聆听学生心声,全方位领略这所“全新的大学附中”,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附属明德高级中学
双强联合:深港基因孕育“世界坐标”的教育新范式
漫步校园,香港顶尖建筑大师王维仁设计的建筑群处处彰显着中西合璧的美学:典雅的红砖外墙与通透的玻璃幕墙相得益彰,步步高大道串联起教学楼、图书馆、艺术馆,仿佛象征着“步步登高”的求学之路,深圳的科技元素与香港的文化符号交织,成为学校“立足深圳、连接香港、拥抱世界”办学宗旨的最佳注脚。
这所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基础教育集团与深圳明德实验学校(集团)强强联合打造的全新公办寄宿制高中,正以深港融合的独特基因、贯通大学的培养模式、接轨未来的课程设计,为深圳高中教育注入强劲的创新活力。

学校坐落于深圳中心城区福田区,交通便利
“这是一次‘顶配资源’的深度融合,既有香港高校的国际视野,又有深圳特区的改革魄力,这正是明德高中区别于传统高中的核心竞争力。”鲁江向记者阐释办学初心,“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学术积淀与深圳明德实验的改革精神,将共同孕育这所‘在世界坐标上创办的中国一流大学附中’。”
作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唯一的附属高中,明德高中独享“大学附中”的特殊优势,福田CBD的摩天楼群近在咫尺,距离福田高铁站仅2.5公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30分钟车程,不仅让学校坐拥中心城区的资源,更让“深港双城联动”成为日常:港中深院士定期开设“院士大讲堂”,每月一次“银湖山论坛”,大学教授亲自指导高中生做科研项目。

教学楼建筑一角
“传统与现代融合、人文与科技并重,这是我们的教育底色。”鲁江介绍,学校将香港中文大学“博文约礼”的校训与深圳创新精神深度结合,打造“中国根基+全球胜任力”的育人框架。从院士大讲堂到诺奖实验室访问计划,学生既能触摸量子计算的前沿科技,也能在《论语》研读中感悟文化根脉。
贯通培养:从“中考学子”到“未来创新者”的成长快车道
“我们不仅共享大学的实验室、图书馆资源,更将大学的‘631综合评价招生模式’融入高中培养体系。”鲁江强调,这种“高中—大学贯通式培养”,让学生从高一开始就能接触大学先修课程,参与“走进诺奖实验室”“港中深科研夏令营” 等高端学术活动,让中学生与顶尖学者面对面交流,提前奠定冲击顶尖高校的基础。

学校开放式图书馆
“631综合评价招生模式,本质上是对‘全人培养’的提前布局。”王骋向记者们解释,明德高中从高一开始就为学生建立“综合素养档案”,记录学术竞赛、志愿服务、科研实践等经历,这些都将成为未来升学的重要参考。而对于选择国际升学的学生,学校开设的A-LEVEL、DSE等课程,以及与美、加、新等国名校的“2+1”合作项目,更提供了“国内高考+国际申请”的双轨保障。
“我们的课程从不局限于课本,而是带着学生走进真实世界,在‘观世界’中培养‘世界观’。”王骋透露,学校正在聚焦国家战略性新型产业,建设20间高端创新实验室,组织学生开展科学与工程及人工智能方向的创新实践,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像工程师一样创造,像企业家一样创业,培养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这种“大学+名企”的深度赋能,让课堂边界被彻底打破。
“创新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是每个孩子的权利。”王骋透露,在刚落幕的全国高中生创新能力大赛中,该校130名学生斩获奖项,其中10人获省级一等奖,“这些成绩印证了我们的教育理念——让创新成为本能。”

明德高中学子
该校高二学生林同学分享他参与的城市地下水治理的心得:“以前觉得知识是卷上的考题,现在用AI建模,知识瞬间‘活’了!”他补充道:“老师一直教导我们,知识只是工具,解决问题才是核心,我想成为用科技解决真实问题的‘行动派’”。
名师荟萃:当AI智慧课堂遇见教育初心
“学《阿房宫赋》就像‘穿越’到秦朝!”该校高二的张同学谈及语文课,难掩兴奋,“AI建模让‘覆压三百余里’的宫殿立体呈现清晰可见。3D模型演绎阿房宫从金碧辉煌逐渐化为焦黑废墟,浓烟与火光的特效让历史的苍凉感直抵人心。”科技赋能让古文不再抽象。据说这是明德高中课堂的日常。
教育理念能够扎实生根的,一定是背后强大的人才支撑。学校的人才体制机制优势同样凸显:学校聘请一大批包括院士、科学家、知名教育专家在内的学术与学科导师团队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核心竞争力位列全市前列。
学校将参照极具特色的“明德模式”,采取“聘任制”管理模式,去编制化,破除大锅饭、铁饭碗、终身制,大力激发教师队伍的活力,引导教师成为“课程专家、教学能手、学生益友、技术达人”。

学校校园一角
“教育的本质是点燃火种,而非灌输知识。”王骋引用苏格拉底的名言,诠释学校的师资理念。这里的教师不仅是知识传授者,更是成长引路人:导师制下,每位教师担任10名学生的“学术家长”,从选课规划到生涯指导全程陪伴;E-PBL课堂上,他们化身项目导师,带领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中培养“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像工程师一样创造”的能力。
探校花絮
细节里的温度——
从“生活导师”到“第三空间”的成长守护
探校当天,非常幸运的是,记者有机会走进学生的宿舍区,6-8人间的温馨布局让人眼前一亮:独立衣柜、储物柜整齐排列,公共区域配备洗衣机、烘干机、洗鞋机等智能设备,并提供洗衣服务,宿舍楼每个楼层配备一名专属生活指导老师。
探校临近结束时,已到晚饭时间,记者在港式茶餐厅体验到“舌尖上的附中”:22元的石锅拌饭用料十足,粤式烧腊、川味小面、西式沙拉等 30余种菜品任选,还有专门的“港味窗口”供应菠萝包和奶茶。“我们希望食堂不仅是就餐场所,更是学生交流思想的‘第三空间’。”王骋的话在学生们的欢声笑语中得到印证。
暮色漫过银湖山时,操场上追逐飞盘的身影镀着金边,实验室的灯光次第亮起。记者望着在操场上奔跑的少年,忽然想起鲁江说过的教育箴言:“让他人成为更好的他人,让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不禁感叹:当18岁的青春遇上深港顶尖资源,当传统课堂升级为“未来实验室”,这里或许正孕育着大湾区教育的下一个奇迹。

学校食堂多种菜品任选
学校名片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附属明德高级中学,由深圳明德实验学校(集团)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基础教育集团共建的原深圳市第二十五高级中学更名而来,是一所全新的公办全寄宿制普通高中。
学校坐落于深圳市福田区梅林街道,紧邻地铁6号线翰岭站,交通便利。校园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设计规模为1800名在校学生,于2025年2月建成并正式启用。校园由香港大学知名设计大师王维仁教授担纲设计,独具风格,校内教育教学设备一流,生活运动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学校依托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学术科研优势,秉承“结合传统与现代,融汇东方与西方”的教育理念,打造具备“人文化、智能化、国际化”特质的新型学校,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学校将开设“院士班”“院士大讲堂”“科学家面对面”等一系列特色课程。此外,还将实施分层制、走班制、导师制、书院制等新型教学模式,开发涵盖智能制造、自然生态、互联网创新等多元领域的STEAM课程群,助力学生个性化成长;实施“创新季、人文季、体育季、艺术季”等特色活动课程,组织“行者无疆,走遍世界”社会研学活动,拓展学生视野。
文|记者 郑明达
图|受访学校提供
相关文章:
呼吁复课,韩国决定明年不再扩招医学生04-18
山东省人民政府:设置淄博职业技术大学,为公办本科层次职业学校04-17
填补空白!首次确认深圳分布着这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04-17
吕梁:购房后,孩子要转学到片区内念书可以吗?官方回复...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