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千峡湖流域景宁渤海镇段水生态修复项目“三道防线”重塑“水岸共生”新画卷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9 00:39:00    

【来源:景宁发布】

千峡湖是浙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近年来因自然侵蚀和人为活动影响,部分湖岸出现水土流失、水质下降等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渤海镇启动千峡湖流域渤海镇段水生态修复项目,通过系统性治理措施,为库区筑起“天然滤网”,打造人水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在千峡湖流域渤海镇段水生态修复项目千峡湾生态园施工现场,挖掘机正在搬运鹅卵石铺设护岸,而一旁已经完工的石头护坡上,工人正在栽种大株树木。“整个项目投资2015万元,于2024年9月25日进场施工,预计在2025年的6月30日之前可以全部完工。”千峡湖流域渤海镇段水生态修复项目施工负责人梅丛开说道。

据梅丛开介绍,因为湖岸地质不同,所以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护坡建设,“在湖岸条件差的地方我们采用宾格网和抛石,其余采用叠石和砌石,水退却后,呈现的效果较好。河岸两边种植的是落羽杉,这是一种不怕水淹的植物,春夏是绿色,秋冬变为红色,极具观赏性。”

据了解,千峡湖渤海镇段原先的护岸多为自然驳岸与硬质挡墙,由于毗邻农田和庆景青公路,没有明显的生态缓冲带,长期存在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问题。加之受上游电站间歇发电影响,河道水流缓慢导致自净能力减弱,生态系统十分脆弱。

千峡湖流域渤海段水生态修复项目秉持“人退水进 自然修复”的治理理念,通过修复生态岸坡、构建缓冲带,拦截污染物直接进入水体,为库区筑起“天然滤网”,进一步增强了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美化了湖畔环境。

据渤海镇常务副镇长潘若谷介绍,千峡湖流域渤海镇段水生态修复项目创新性地构建了生态保护体系“三道防线”,第一道为生态缓冲带防线,通过配置水杉、灌木、草本等植被,形成立体防护网络,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第二道为人工湿地防线,通过漂浮湿地净化水质,同步打造鱼类、鸟类等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提升了生物多样性;第三道为生态驳岸防线,采用宾格网、叠石护坡等柔性结构与蒲草等挺水植物相结合的方式,既稳固岸线又净化水质。项目建成后,不仅能有效破解消落带带来的生态问题,也能够成为渤海镇发展水旅融合的“最美打卡点”。

编辑丨潘思思

一审丨梅雯欣 徐晓晓

二审丨侯 伟

终审丨徐 杰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相关文章:

河南伊川法院:培训赋能,共筑基层解纷“第一道防线”04-19

麦田奏响振兴曲 文旅铺就共富路!同安区创新文旅IP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04-19

陕西省2025年二季度重点项目开工活动举行 赵一德宣布开工令 赵刚主持 徐新荣邢善萍出席04-19

千峡湖流域景宁渤海镇段水生态修复项目“三道防线”重塑“水岸共生”新画卷04-19

溢价35.9%!义乌本土民企竞得后宅地块04-18

夫妻肺片没人吃了?紫燕食品营收连续下降,一季报业绩大降七成,募投项目被迫延期04-18

补偿情况公布04-18

区委主要负责同志调研重点项目建设工作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