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离不开金融的有力支持。重庆正聚焦“通道金融”、外汇改革等关键领域,通过政策突破、国际合作与金融科技赋能,为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注入强劲动力。在这些关键领域都有怎样的突破创新呢?今日一起聚焦。

锴明泰贸易是一家主营铬矿进口的小微企业,前段时间,他们从境外进口一批铬矿时,遭遇流动资金不足的困境。关键时刻,交通银行重庆市分行创新采用陆海新通道“一单制”多式联运提单质押融资模式,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该模式由陆海新通道运营有限公司全程承运并签发提单,整合铁路、海运、仓储环节,实现“一单到底”。银行以提单作为押品进行质押,并通过“全程物流监控”强化风控,最终完成“进口信用证+进口押汇”融资放款。“一单制”提单,解决了以往外贸企业在不同运输方式间的繁琐换单、运输数据无法共享等痛点,实现了物流全程不间断控货。

为这家小微外贸企业化解资金难题,只是诸多案例的其中一例。近年来,随着跨境班列开行量、载货量逐年提高,重庆外贸企业融资需求与日俱增。如何更好地帮助企业实现质押融资,解决资金短缺难题。人行重庆市分行联合重庆多个市级部门,开展陆上贸易融资规则探索,落地全国首笔陆海新通道“一单制”数字提单动产质押融资业务,去年,累计办理铁海联运、铁路提单融资超25.5亿元。这些举措不仅为外贸企业纾解资金压力,更推动多式联运提单成为国际认可的金融工具,使重庆从物流枢纽升级为规则制定者。目前,重庆已累计创新“陆海新通道贷”等20多项通道专属金融产品,联合通道沿线“13+2”省区市建立金融合作机制,启动跨境金融支持“渝企出海”行动,升级陆海新通道专项应用场景,这些举措将金融“活水”精准滴灌至通道基建、物流及贸易企业,截至去年底,相关领域本外币融资余额突破6000亿元。
除了打造“通道金融”服务品牌,重庆还在外汇管理领域持续突破,成为中西部首个跨境贸易高水平开放试点城市。我们接着关注。

去年下半年,重庆成为中西部首个获批开展跨境贸易高水平开放试点的城市,优化新型国际贸易结算等5项政策“礼包”落地。位于涪陵高新区的美心翼申就是受益企业之一,这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墨西哥布局的子公司,原材料采购、加工、产成品销售都在境外。试点前,企业办理跨境贸易付汇业务,要逐笔提交真实性证明材料,周期较长。而现在,当天甚至几个小时之内,就能够完成境外付汇,降低人力物力的成本。
助力开放型经济发展,近年来,重庆累计争取跨境金融外汇改革创新政策30余项。2024年,跨境贸易高水平开放试点叠加前期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改革累计便利300余家企业收支超1000亿美元;资本项目支持重庆高质量发展、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跨境融资便利化等试点,累计便利跨境投融资超200亿美元。
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外汇管理处副处长何莉表示,将进一步深化外汇制度型开放,有序推进跨境贸易高水平开放试点,适时优化外商直接投资便利化政策,为企业跨境贸易和投融资提供全方位、集成适配的的金融外汇支持,支持重庆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

按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给出的定位,西部金融中心未来将建成立足西部、面向东亚和东南亚、南亚,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金融中心。
要打好这张“国际牌”,深化与新加坡的合作尤为重要。近年来,重庆通过引入新加坡金融机构和合作项目,有效弥补了西部地区在跨境金融服务、资本市场对接等方面的短板,为重庆探索金融开放提供了“政策试验田”。

重庆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枢纽,与新加坡这一全球金融中心的合作,有效连接起了中国内陆与东南亚市场。去年,新加坡数字交易所与重庆股份转让中心达成合作,支持专精特新等中小企业双向融资;星展银行、中国银行新加坡分行与重庆银行、重庆农商行合作,建立新币清算合作关系。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中新双方共同推出金融开放创新政策74项,落地项目52个、实施创新案例35项;重庆累计落地跨境融资类项目266个、金额213亿美元。新加坡成为重庆最大外资来源国。
受益的还不仅是重庆,近10年来,中新金融合作还辐射带动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等10个西部省(自治区)实现赴新加坡融资超65亿美元,进一步提升了重庆作为西部金融中心的实力、影响力和辐射力。

如何进一步打造跨境金融服务新生态,打好西部金融中心“国际牌”?
在 重庆工商大学金融学院(重庆金融学院)院长、教授 王兰 看来,打造高能级、开放型的跨境金融服务新生态,是推动重庆加快形成内陆国际金融中心的关键路径。一是要构建高水平跨境金融基础设施,夯实生态“硬支撑”。依托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项目,加快推进跨境双向资金池、本外币一体化账户体系等金融创新落地,提升金融资源跨境配置能力,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与金融服务深度融合,建设联通东盟的数字贸易与跨境结算网络。二是要丰富跨境金融服务供给体系,拓展服务“新边界”。鼓励本地金融机构加强与境外银行、保险、证券等机构的合作,服务“走出去”“引进来”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需求,构建面向RCEP、东盟及全球的新型金融服务网络。三要强化金融人才培养与国际规则对接,夯实生态“软环境”。跨境金融的发展离不开国际化金融人才和高标准制度环境的支撑,应以高校和研究机构为依托,建立“国际金融人才培养+规则对接”双轮驱动机制,积极参与区域金融治理机制与标准制定,增强西部金融中心影响力。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变量。建设西部金融中心,重庆还需要不断加快推进金融创新,推动金融资源的集聚,在金融开放“试验田”向“制度创新源”的跃迁中,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重庆广电-第1眼TV 傅了 吴静 张月藐 尹力 丁琳 李艺 翁弋然 综合报道)
相关文章:
重庆第1眼 | 开放创新推动金融互联互通 重庆打好西部金融中心“国际牌”04-18
剖析宁波银行2024业绩:利息净收入逆势增长,分红力度加大04-17
市场监管总局:今年将严查“神医”“神药”广告、互联网违法广告等04-17
重庆机场公安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系列活动04-16
跑出消费新气象!沙坪坝全球校友半程马拉松将于4月20日鸣枪开赛04-15
中国银行黄石分行:金融助民企造飘香佳酿04-15
30℃+成常态!夏天真的要来了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