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宁区古北新区——全国最早的涉外社区,为期两个月的首届国际社区美好生活节开始了。第一天,在黄金城道下沉式广场的市集里,来来往往的多是洋面孔。不过,美国芝加哥人克里斯滕·韦瑟斯仍然“耀眼”。
当天,她穿了一件唐制汉服、蓝色、上衣下裳,在以非遗为主题的帐篷里学写毛笔字:天天向上。依样画葫芦,“天”字的笔画顺序没写对,问她知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答曰“不懂”。
不懂归不懂,体验还是充满了热情。克里斯滕身上的这套汉服就是应朋友邀约,去上海宫宴体验“用膳”时购置的。体验完就种了草,她赶紧在拼多多上又买了两套,一套正红色、一套橙绿相间。这还不够,她开始了解汉服背后的文化、身着汉服的意义。“我今天穿的汉服是唐朝人穿的,那时候以胖为美。”克里斯滕说,是时候好好学习中文,多了解一点中国文化了。
对上海的喜欢,分分明明地写在她脸上。
2017年,克里斯滕第一次来到中国,上海是第一站。城市的样子跟她在美国新闻上看到的完全不一样。震惊之余也一见钟情。在上海教了四年英语,她回芝加哥待了两年,终于架不住对上海的想念,又来了。
“这里像我的第二个家一样。”
到底喜欢上海什么?克里斯滕毫不犹豫:“美食”。在美国,她拿过烹饪学位、当过主厨,自诩对食物有要求。直到来到上海,她重新定义了“美食”。
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她做了一个视频向美国打算来沪自由行的游客们推荐上海:“如果你还没想好怎么玩,那就来品尝美食吧,一定不会辜负你的胃。”
“遗憾的是有些美国媒体带着偏见报道中国,给很多美国民众留下了与事实不符的第一印象。但只要来过,就会像我一样惊叹,从来没有想过上海这么美丽、中国人民这么友好善良,美食遍地,根本吃不过来。”克里斯滕直言,想要一直生活在上海。
在这个被称为“小小联合国”的社区,松弛感挂在每张洋面孔上。英国人特洛伊在这里居住了6年,至今还没吃遍美食,直呼要继续打卡。俄罗斯人安德烈和家人在这里住了两年,安全的城市、海纳百川的氛围让他感受到安心。如今,他能蹦出两个中文字“牛”、“棒”——这是他在上海使用的高频词。
“你幸福吗?”
“我觉得幸福的定义很简单,就是和家人在一起舒舒服服地生活。”安德烈说在上海,日子安稳、幸福是寻常。
最近,克里斯滕下载了一个软件“大众点评”,她的美食打卡版图又有了新扩展。她问记者:“大众点评是什么意思?”当得知意为这是大众公认的好去处,她给了上海一个大大的好评。
“美国人民应该多来看看,成为种草上、点赞中国的‘大众’。”她说。
相关文章:
拼多多上买汉服、大众点评找餐馆,这名美国人为何爱上海04-20
突发!美国又一小飞机坠毁,机上载有4人04-20
填补美国牛肉进口空缺 近期国内首个大规模采购澳洲牛肉的合同签署04-19
美国上次全球征税,世界发生了什么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