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解码重庆国际航空枢纽建设 山城腾飞添新翼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20:44:00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黄乔 周尤 朱婷 齐岚森 实习生 马厚雪

4月9日,一场聚焦重庆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盛会——重庆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发展大会在悦来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帷幕。

此次大会以“建设世界级航空枢纽,服务新时代内陆开放”为主题,广聚各方智慧,来自国家部委及直属单位,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民航相关协会,国内外相关枢纽机场,航空公司,研究机构等相关领导和负责人齐聚一堂,为这座山城的航空腾飞建言献策。

4月9日,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重庆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发展大会举行。图为大会圆桌讨论环节。记者 齐岚森 摄

重庆打造国际航空枢纽有何优势?

“近年来,重庆持续完善民用运输机场体系、加快建设民航基础设施、不断优化调整空域时刻资源,国际航空门户枢纽建设蹄疾步稳。”重庆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何庆说,在民用机场体系方面,重庆已形成“1+4+3”多层次布局。其中,江北国际机场作为核心,是全国第三个、中西部首个拥有四条同时运行跑道的机场。随着T3B航站楼投用,江北机场形成“3座航站楼+1座卫星厅+4条跑道”运行格局,保障能力提升至年旅客吞吐量8000万人次,与万州、黔江、巫山、仙女山支线机场,以及永川大安、两江龙兴、梁平通用机场,共同构建起功能完备的航空网络。与此同时,重庆新机场选址获批,“双枢纽”格局加速构建。

何庆介绍,除江北国际机场,黔江机场、万州机场建成启用T2航站楼,支线机场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空管保障能力也在加快提升,江北国际机场60架次高峰小时容量获批,重庆地区“6横3纵”空域结构改革方案获批,空域资源条件不断优化,为机场运输保障能力提升、航班时刻结构优化、航线网络拓展奠定了基础。

从航空运输量来看,2024年全市“一大四支”运输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4991.7万人次。其中,江北国际机场完成旅客、货邮吞吐量4867.7万人次、47万吨,分别同比增长9%、21%,排名全国第七位和第九位,旅客吞吐量创历史新高,国际通达性不断增强。

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有限公司总经理侯伟认为,重庆建设国际航空枢纽有区位、政策、产业、能级四大优势。

他认为,重庆是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上,是国家向西向南对外开放枢纽。同时,重庆向东衔接长三角,向西直抵中东欧,向南辐射东南亚,向北联动东北亚,在国际航空运输网络中具有独特的战略地位。

政策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关于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指导意见》以及民航局与重庆市政府的战略合作协议,为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产业上,重庆作为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正着力构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笔电、手机、汽车配件等高端工业品运输航空指向性强。

能级上,随着T3B航站楼投用,江北机场年旅客吞吐量保障能力提升至80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保障能力提升至120万吨,保障资源在全国处于领先,航线网络初步覆盖全球。

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如何建?

我国有四大世界级机场群——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双城。

目前,成渝双城国际航空网络已经触达欧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及亚洲区域,连通32个国家,涉及46个国外航点。成渝双城机场群还肩负着支撑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重任,国际航空网络建设亟需加速。

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展计划司司长张清建议,国际航空枢纽建设要对标航空枢纽国际领先水平,除了切实加强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系统谋划,还要与重庆市域和成渝地区其他机场加强联系,切实体现和发挥成渝世界级机场群的特点和优势,更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何庆表示,将全力建设成渝世界级机场群,着力打造引领内陆开放的国际航空枢纽。

为此,重庆将以向西、向南为重点,把重庆国际航空枢纽打造成辐射区域、连接国内航空运输网络与相关国际航空运输通道的重要连接节点;提升空域资源保障能力,按照国家批复的成渝地区空域结构调整方案,推动重庆地区动态管控航路航线方案加快实施,进一步优化重庆地区空域资源供给,满足远期“双枢纽”机场运行需求;高起点规划重庆新机场综合交通体系。

民航西南地区管理局空中交通管制处处长杨钺建议,成渝地区空域资源紧张,要提升民航运输效率和安全性,增强民航运输容量,应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建立应急协调机制。

如何聚力建设国际航空枢纽?

张清建言,重庆机场要从多方面发力。运行机制上,加快完善跑滑系统,强化停机坪资源管理,精细规划航站区业务,优化国际国内中转,简化流程、缩短旅客步行距离,提升航空服务保障;空域利用方面,优化空域结构,深入研究4条跑道运行,强化国际航路网络搭建,充分挖掘机场放量与航班时刻资源(高峰小时容量 60 架次/小时);交通协同领域,完善江北机场陆侧综合交通集疏运体系,促进民航与综合交通联动,提升整体运行效率。

作为运营主力,侯伟透露了下一步关键动作。他表示,一是夯实枢纽发展基础,空中资源方面,争取民航局支持,尽快释放江北机场新增航班时刻资源;地面资源方面,用好新建T3B航站楼,提升运营服务水平。二是提升枢纽通道能级,以“欧洲、东南亚”为重点方向,构建通达全球、优势凸显、外联内畅的航线网络。三是强化多式联运体系,重点加强与高铁、轨道交通、公路的衔接,提升机场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功能。

“重庆加快建设国际航空枢纽,市交通运输委作为全市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筹管理部门,将全力推进。”何庆说,重庆将强化5项枢纽功能:服务航空枢纽运营人,形成以枢纽运营人为主导、其他航司协同参与的发展格局;完善航线网络,实现欧洲主要经济体客货运航线高频通达,RCEP成员国首都和重要经济城市客运航线全面覆盖;加强航空物流体系建设,不断拓展货源市场,推动建成“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化物流运行体系;提升旅客中转效率,优化中转客货航线网络,推动“干支通、全网联”;优化提升时刻航权资源,积极争取航权支持,推动江北国际机场60架次的增量时刻尽快投入使用,优化提升时刻资源供给。

此外,重庆还将构建江北国际机场综合交通体系,高标准完善江北国际机场综合交通体系,重点构建集城际铁路、城市轨道、长途客运、出租车、旅游巴士等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发挥“米”字型高铁网络优势,推进空铁联运,推动机场与枢纽站场高效互联、与城市中心组团快速连接、与各种交通方式高效换乘。

他山之石>>>

以通程航班高质量服务增强国际航空枢纽竞争力

国际航空枢纽之间的竞争力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核心指标就是通程航班。

通程航班指的是,两个直飞航班的组合产品,中转时无需离开隔离区或重复操作,其本质是“一票到底、行李直挂”。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经管系教授李桂进以通程航班为切入点,支招如何做深做实这一航班产品。

他表示,如今二线城市靠补贴飞洲际航线的情况大为减少,洲际市场的拓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机场方面,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在2023年下半年推出了“杭港通天下”,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在2024年上半年推出了“鄂港通天下”。航司方面,厦门航空与卡塔尔航空在多哈枢纽的合作是跨航司国际通程航班深度合作的案例。在上述三个国际通程业务的案例中,卡塔尔这样的境外枢纽被选择为中转地来增强枢纽机场飞向欧洲和北美的通达性,对于重庆来说,可以借鉴他们的做法,但更重要的是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的机场和航空公司在构建航线网络时,选择重庆作为最佳中转地,这对重庆国际枢纽的通程航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具体而言,在中转效率方面,枢纽机场与国际标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国际航协默认的最短中转时间(MCT)的标准,国际转国内90分钟,国际转国际90分钟,国内转国际60分钟,简称“MCT996标准”,在一些千万级机场,跨航站楼的MCT则被拉得更长。中国香港、法兰克福、慕尼黑的MCT分别是50分钟、45分钟和30分钟,它们为什么能做到?因为它们在飞机、旅客和行李这三大中转流程上持续优化。

在基础设施、服务流程等方面,可以我国香港机场、韩国首尔仁川机场、阿联酋迪拜机场为榜样;航线网络上,可学习美国洛杉矶、迈阿密等门户机场的经验。以航班波和最短中转时间为两大抓手,提高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的国际竞争力。

另外,通程航班产品还与文化旅游产品相结合,打造世界一流的中转品牌。从全球来看,一流的中转服务品质加上中转地的旅游,使得航空枢纽的魅力更加突出。

比如,卡塔尔为什么能成为世界级航空枢纽?原因之一是它的中转旅客平均的转机时间只有40分钟,配上优雅的环境设计,使旅客沉浸式享受转机之旅,甚至会产生以它为目的地的愿望。更多的航旅融合的案例,如最近几年广州机场、昆明机场、武汉机场推出的中转旅客微旅游服务等。

原稿点击>>

解码重庆国际航空枢纽建设 山城腾飞添新翼-重庆日报

相关文章:

重庆第1眼 | 开放创新推动金融互联互通 重庆打好西部金融中心“国际牌”04-18

重庆机场公安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系列活动04-16

跑出消费新气象!沙坪坝全球校友半程马拉松将于4月20日鸣枪开赛04-15

好多网友托人在重庆一猫咖“远程代撸猫” 背后藏着一个温情故事04-15

烟火人间的重庆故事——读周宏翔《当燃》04-14

“魅力重庆·长安同行”无人机灯光秀亮相两江四岸04-13

退票!考试延期!上海天气又要变↗一地6000次雷电,医院4小时涌入超300例病患…04-12

全网关注“到哪了”?我国半数以上受影响,上海预警升级,不要出门!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