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
打喷嚏、咳嗽、发热
这些再寻常不过的感冒症状
背后可能隐匿着一种极易被忽视的危险肿瘤
淋巴瘤
它善于伪装,“一瘤千面”!
由于淋巴系统遍布全身
所以淋巴瘤的“足迹”也遍布全身
除了头发、指甲
其他身体部位都可能发现淋巴瘤
一旦淋巴系统出现故障
身体就可能陷入各种健康危机
警惕六大信号
教你识别“百变肿瘤”
小心身体的“免疫卫士”生病
淋巴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免疫系统之一,它与血液系统共同构建起身体的防御体系,如同忠诚的卫士,全力守护我们的健康,让我们少生病、不生病。
对外,它能抵御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入侵,将其阻挡在身体之外;对内,它又具备监控功能,能及时清除衰老、变异或出现问题的细胞,维持身体的稳定状态。一旦淋巴系统出现故障,身体就可能陷入各种健康危机。我们常说的免疫力、抵抗力,主要就是由淋巴系统发挥作用的结果。
淋巴瘤发病率逐年上升:
目前,我国淋巴瘤的发病现状不容乐观。每10万人口中,淋巴瘤发病率约为5%~6%,且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诊断水平的提高,发病率逐年上升。同时,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也使得每年新增的淋巴瘤患者数量众多。

警惕六大信号
教你识别“百变肿瘤”
01
无痛性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肿大是较为常见的症状,患者可能在洗澡、洗脸或睡觉时无意间发现。肿大的淋巴结可出现在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多个部位。
02
发热
不明原因反复发热是淋巴瘤的一个重要表现。这种发热并非因明显感冒、受凉引起,体温一般在38.5℃以上,属于中高度发热。
03
盗汗
盗汗即夜间睡眠时大量出汗,会使患者显得身体虚弱,也是淋巴瘤可能出现的症状之一。
04
皮肤瘙痒
皮肤瘙痒在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较为常见,这可能是由于肿瘤细胞释放某些细胞因子所致。部分患者在饮酒后,皮肤瘙痒和疼痛症状会明显加重。有些患者因难以忍受皮肤瘙痒,前来就诊时浑身布满抓痕。
05
局部肿痛
肿大的淋巴结可能伴有疼痛,当然,也存在未察觉到淋巴结肿大,却出现胸部、腹部疼痛的情况,这可能是肿大的淋巴结压迫周围组织所致。
06
体重下降
不明原因体重下降也是淋巴瘤可能出现的症状之一。这种体重下降并非因主动减肥,如控制饮食、增加运动等原因造成。
注意
这些症状并非淋巴瘤所特有,且不具有规律性,可能相继出现,也可能单独出现,持续时间也长短不一,这给淋巴瘤的早期诊断带来了较大难度。
由于这些症状与生活中的许多小毛病相似,难以自行准确区分。如果这些症状相继出现且反复发生,长时间找不到原因,尤其是发现淋巴结肿大且无法解释其原因(非上火、牙疼等常见原因),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怀疑患上淋巴瘤?
别慌,先做这些检查!
在家简单自测
可以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三指指腹,从耳根到颈部,从上往下来回捋。
自测腋窝时一定要放松,手臂自然下垂,左右手互相从腋下摸到腹部,看是否能触摸到类似小疙瘩。
注意:
假如触摸到的肿块很硬,活动性差,要提高警惕!
是否有触痛:绝大多数淋巴瘤是不会痛的,除非压迫到关键血管或神经。
进行性:淋巴瘤一直在长大,吃消炎药也不会变小。
看大小、软硬、活动度:淋巴瘤直径会超过3厘米,很硬,活动度非常差。
及时就医检查
如果在体表摸到淋巴结肿块,怀疑是淋巴瘤时,我们应该进一步进行专业检查。
包括血常规检查、血清乳酸脱氢酶、β-微球蛋白测定等实验室检查,以及B超、CT等影像学检查。

淋巴瘤的发病原因
多种不健康因素
多种不健康因素会影响免疫系统功能,增加淋巴瘤发病风险。例如熬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缺乏运动、饮食不均衡等。
特别是现代年轻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学习压力大,长期熬夜,缺乏足够睡眠,饮食和睡眠毫无规律,这些行为都会损害免疫系统。长期处于紧张高压状态,包括心理压力过大,都会扰乱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行。
人体自身基因的变化
从内因来看,人体自身基因的变化也可能引发淋巴瘤。淋巴系统作为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其发生发展往往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外部因素
病毒感染、放射性因素、化学因素以及药物因素等,都可能对淋巴瘤的发生产生影响。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
由于免疫系统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免疫细胞过度反应或低下,也会增加患淋巴瘤的概率。免疫系统需要保持稳定的状态,若长期处于紊乱状态,淋巴细胞就可能发生恶变,进而形成淋巴瘤。
应对淋巴瘤的方法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合理安排休闲与工作,避免熬夜,确保作息规律,让免疫系统处于正常稳定状态。
及时自我观察与就医
日常生活中可进行简单自我观察,一旦发现身体问题且持续进展,务必及时前往医院诊断治疗。
积极正确对待疾病
若不幸患上淋巴瘤,不要恐慌,应积极配合治疗,淋巴瘤是可防、可治愈的疾病。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相关文章:
AI时评|“看病不贵”为何是江西?04-17
2025年一季度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04-16
肝癌来时静悄悄?预防先学这几招!|《医起说》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特别策划③04-16
从今天开始,将持续一周……04-15